華攝獎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会员常月迷你攝影比賽-11月得奖作品

题目:《那一瞬间》
 那一瞬間的噴火特技表演,看似簡單。但未經過特訓的朋友,
不宜模仿。--吳招樂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会员常月迷你攝影比賽-10月得奖作品

题目:《雨天》

兩人在雨中漫步,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可以理所當然的親熱。--連利元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今年8月3日舉辦的“Eye在林明”


今年8月3日舉辦的“Eye在林明”已經圓滿結束。這兩天一夜遊共有7名非會員及三名會員參與,兩天行程去了彩虹瀑布嬉水及林明山看日出雲海。當中也有分享攝影心得,拍攝時的快門光圈使用等,在此分享這兩天一夜裡的活動照片。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九月十八日-任达华为mcpa推介第一届华摄奖作品集

     王耀偉(左起)、任達華與曾荻棡一起推介第一屆華攝獎作品集相

             任達華(左起)、王耀偉與曾荻棡一起观赏華攝獎作品

                                任達華与MCPA会员们互动

                               MCPA会员们和任達華大合照

会员常月迷你攝影比賽--9月得奖作品

题目:《中秋节》

記憶裡的父親.記憶裡的父親會這樣的護著我 ,點了一排的蠟燭,再點燈籠,一邊點一邊跟我說嫦娥奔月的故事。--李志強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会员常月迷你攝影比賽--8月得奖作品

题目: <<盂兰盛会>>
化.讓我化成灰燼,進入另一個世界。--李志強

会员常月迷你摄影比赛--7月得奖作品

题目: <<忙碌>>

每天清晨,約有三萬名電單車騎士忙碌的越過長提,到獅城工作 --陆家明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關注貧困全球攝影大賽







各位會員請注意, 這是一項由新華社所發起的全球攝影比賽, 希望大家把自己從2001年到2011年之間拍過所契合主題的照片(刊出與否皆可)來參賽. 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參與! 更多的資料請查閱email. 祝大家旗開得勝! 謝謝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笑容》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得奬作品

天真無邪。充滿感染力的笑容最真,也最美。攝影 |吳招樂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2011-2013第四届理事会


2011-2013第四届理事会

主席
曾荻刚

副主席
陈启新

秘书
岑家豪

副秘书
刘洁云

财政
谢德煜

理事
冯伟权
李志强
张真甄

查賬
赖国华
杨初猛

日期:20110424
时间:9.00pm
地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吉隆坡)

出席者:
覃福荣,杨初猛,黄志强, 戴同源,陈成发,叶满林,黄佳丽,徐惠美,刘洁云,田永强,姚春显,林威雄,梁振江,赖国华,陈启新,陈奕龙,李国豪,谢德煜,潘凤贞,岑家豪,冯伟权,曾狄刚,张真甄, 李志强,宋志鑫,萧国辉,吴招乐,林慧婷

左起馬來西亞華裔攝影記者協會新任主席曾荻刚及卸任主席蕭國輝移交職權

2011-2013第四届理事会成員。前排左起:劉潔雲,岑家豪,曾荻刚,陈启新,谢德煜。後排站立左起:冯伟权李志强,赖国华,杨初猛,张真甄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對比》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得奬作品

以下是《對比》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得奬作品
恭喜得奬作者
作品是由多位評審投票脫穎而出


《不管是黑煙還是白煙,會污染環境的就是廢煙》油棕廠從的煙囪排除黑白濃煙,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攝影 |陸家明

《對比》攝影比賽匯報


2011年3月份
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
《對比》
收到作品有3份,參賽人數有1人

《綠》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得奬作品

以下是《綠》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得奬作品
恭喜得奬作者
作品是由多位評審投票脫穎而出


《青蛇吞青蛙》在大自然的環境里。,這只兇殘的青蛇吞掉善良的青蛙。這難道還有真理嗎?攝影|陸家明

《綠》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好評作品


以下是《綠》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獲評審好評的作品。
沒有得奬的會員不必灰心,再接再厲。
攝影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迷幻宮》吉隆坡某廣場的走廊,讓人感覺好像走入迷幻宮。攝影 |連利元

《綠》攝影比賽匯報


2011年2月份

會員常月迷你攝影比賽
《綠》
收到作品有5份,參賽人數有2人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攝影道德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源自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當人生去到重要關頭,不太多,往往就只有兩個選項;然而,這可能是最痛苦最困難的考試,因為有些時候無論怎樣選,似乎都是錯的。

這是一幅屬於攝影師 Paul Hansen 的得獎作品。於海地大地震後,一次群眾搶劫中,警員向天開槍擊斃了一個女孩,攝影師就把這個情況拍攝下來,然後作品於瑞典年度攝影獎 (Swedish 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s) 中獲得了國際新聞照片獎 (International News Image)。你贊成這幅作品應該獲獎嗎?

就在我們天天投訴雜誌與報章,別把天災人禍的受害者刊登出來時,這幅照片卻獲得獎項。無可否認,這作品不論角度、色調、時機等都充份表現戲劇感與新聞價值;事實上,同樣是地震,人類不必然與日本人一樣,能在災後展現出平和、從容與整潔,相反更有可能表現出的是失序與悲劇。

這個名為 Fabienne Cherisma 的小女孩,就成為了這次災後人禍的受害者,她本來只是一個15歲女孩,並未做過劫匪,只是讀書與及幫補家計,而且成績還不錯,這一天卻是以罪犯的身份而死 去。我們當然感到難過,但假如相信這幅照片是有道德力量,那麼這份力量可以阻止悲劇重演嗎?可以喚起更多人的同情,以支援當地的居民?

然而,這相片更爭議的地方卻是如下︰

你可以接受嗎?

但這確實是照片背後的真實︰不少新聞相片背後,都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的拍攝下,才會出現的。你問︰這算尊重嗎?這還算人道嗎?難道一個死去了的小女孩,竟變成一件道具,任人圍觀而創作?

女孩的父親來了,把女兒抬走,憂傷的面容,沉重的身軀,令閱讀的人無不動容。然而別忘記,我們應該想像得到,這位痛苦的父親面前的,正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不斷的按下快門。

這就是現代的傳媒與新聞,你的看法如何?你又能否接受這個新聞獎呢?如果你就是攝影師,這一刻,「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參考資料:

http://photoblog.hk/wordpress/9242/%E6%94%9D%E5%BD%B1%E9%81%93%E5%BE%B7-to-be-or-not-t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