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斯里李偉民-普通新聞獎
特優獎:
陳奕龍(南洋商報)
標題:外心宝宝
圖說:外心宝宝小峻昊于2011年3月24日在新山中央医院出生,他出生时,心脏挂在体外,被医生诊断为患上心脏外露罕见先天缺陷的男婴。小峻昊的父亲许源湘,曾经一度想放弃他,但充满坚强生命力的小峻昊,让父母抱着希望,并筹钱为他动心脏手术,以保住儿子的生命。
佳作獎
賴成新(美聯社)
照片標题:合葬
圖說:5月21日在呀吃14英哩发生了孤儿院土崩惨剧,造成16人死亡,其中14名是小孩,2名是大人。其中7名家属因为孩子们都是死在同一天,而同意把7具遗体葬在一起,好让他们一同长眠。
入圍獎
陳凱強(南洋商報)
標題:709净选盟日
圖說:709净选盟日,警方在吉隆坡富都一带与集会者对持良久,随后发射催泪弹疏散集会人群。
特別獎狀
張智玟(中國報)
標題:借光讀書
圖說:吉隆坡一家8口生活困苦,拖欠屋租一年半。長期在黑暗中生活,其中2個兒子唯有借組屋外頭走廊的光線閱讀。
特別獎狀
潘嘉威(中國報 )
標題:無知小孩
圖說:外勞為了討生,把幼小的孩子也一併帶在身旁,方便照顧,結果在取締外勞行動來不及逃走,和母親一同被捉上警車,年幼的孩子卻懵懵懂懂的不知懂發生什麼事,茫然的在警車內喝奶。
拿督洪細弟-突發新聞獎
特優獎
楊初猛(光明日報)
標題:人民的堅持
圖說:709集會事件,一群集會者在雨中靜坐抗議,警方發射催淚彈,一枚催淚彈掉落在集會者面前.
佳作獎
張智玟(中國報)
標題:闭嘴
圖說:一名参与709净选盟大游行的支持者被警方人员一掌盖嘴。
入圍獎
邱繼賢(東方日報)
標題:潑不完的水
圖說:2011年12月14日,晚上一場大雨,導致吉隆坡半山芭閃電水災。
汶萊街一帶的老店屋被水侵入,居民忙碌的一桶一桶的把水潑出去,但似乎怎樣也潑不完。
特別獎狀
賴成新 (美聯社)
標题:净选盟2.0人民集会
圖說:净选盟2.0在7月9日发起了大型群众集会,目的是希望改革选举制度。可是参与集会的人民受到警方和联邦后备队动用武力,以催泪弹和水炮驱散。一名集会者正在用水把催泪弹浇灭,以减少催泪弹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
特別獎狀
潘嘉威 (中國報)
標題:強行帶走
圖說:在BERSIH2.0行動中,一名男子不願隨警方離去,結果遭數警員強制把他帶走。
拿督蔡寶镪-運動獎
特優獎
覃福榮(中國報)
標題:{倒掛金鉤}
圖說:世界杯入選賽馬來西亞對新加坡一役,馬來西亞球員Amar Rohidan(10號),來一招倒掛金鉤。把球化險為夷。
佳作獎
張智玟(中國報)
標題:为时已晚
圖說:巴林队伊薩阿末在右側禁區外主射自由球,大马国奥队「鐵閘」門將凱魯法米扑救不及,眼睁睁的看着足球飞入笼门。
入圍獎
劉劍英(光明日報)
圖說:苏丹阿斯兰莎杯男子钩球赛( 巴基斯坦决战印度,曾落后一球的巴基斯坦,最终以3比1反胜印度)
特別獎狀
楊初猛(光明日報)
標題:搶奪
圖說:2011泛馬籃球聯賽,吉隆坡猛龍隊球員遭受新加坡實氣納隊球員擊中頸部,原本緊抓的籃球脫手而出.
特別獎狀
劉劍英(光明日報)
圖說:苏丹阿斯兰莎杯男子钩球赛( 纽西兰以7比3大胜印度 )。
拿督洪來喜-人文與娛樂
特優獎
陳奕龍(南洋商報)
標題:辛劳
圖說:伐木工人冒着雨将制造煤炭的红木从船上搬运下来。
佳作獎
賴成新(美聯社)
標题:针刺
圖說:一年一度的大宝森节庆典吸引了几万人包括教徒和旅客来参与。一名印度教徒的双颊刺着银针,准备向神明谢恩或赎罪。
入圍獎
盧淑敏(光華日報)
標題:神明护身
圖说:信徒将一支長逾20尺的鐵枝穿過乩童的嘴部,围观者触目惊心,乩童却如有神护身般面不改色!
特別獎狀
王永明(中國報)
標題:虔誠
圖說:一年一度的縱神出遊,是柔佛新山華社的大日子,而從神夜遊更是慶典高潮,萬人空港不在話下,興阿!發阿!的叫喊聲更是此起彼落,熱鬧非常.
特別獎狀
陳奕龍(南洋商報)
標題:夕陽職業
圖說:老員工乃採用手工製造棺材,以非常難見.
我來也(丘兄弟)肉乾行-自然環境與科學獎
特優獎
陸家明(星州日報)
標題:紅螞蟻齊心合力
圖說:一群紅螞蟻齊心合力 覓食,其中一隻不慎從枝莖跌下,被另一隻同伴救起;生動的畫面反映了昆蟲團結友愛、互助互援的一面。
佳作獎
邹貴仁(詩華日報)
標題:尋寶養活
圖說: 2011年05月21日一名拾荒者在大沟渠中寻找铝罐卖钱养活,又可作环保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入圍獎
劉劍英(光明日報)
圖说:一对正在交配的长足虻,这美丽的时刻是在甲板自然保护区拍捕 。
特別獎狀
陸家明(星州日報)
標題:哭泣的地不佬河
圖說:或許你無法想象垃圾叢那難聞的惡臭味,但是,當你看見河上四處漂浮的保麗龍和塑料袋,還有積滿河口的各種廢棄品,難免會在心中打顫。
原來充滿紅樹林的地不佬河,是一個清潔的自然生態區,如今卻是一片滿目瘡痍。
... 由於上游民衆欠缺環保意識,經常將垃圾丟置在河邊,大雨一來,雨水就將垃圾沖入河裏。河水順勢把垃圾帶到下游,堆積在河口,導致河口堵塞,並造成河流污染。
圖中的兩位清道伕常年在地不佬河邊撿垃圾,將可再循環的瓶罐收集起來,並將垃圾打撈上岸。
他們表示,大雨來臨時,水流沖往堵塞的河口,使得堆積的垃圾漂向遠處,會增加打撈工作的難度。
近年來,此處的紅樹林在不斷減少,垃圾卻有增無減,人們非但沒有培養起環保意識,反而在加重地球的負擔。
如果人們繼續亂扔垃圾,地不佬河未來的命運將不堪設想。
特別獎狀
劉劍英(光明日報)
图说:蚁蟹蛛为了捕获织叶蚁,而把自己的体形和色彩改变成织叶蚁相以。
特別獎狀
陳奕龍(南洋商報)
標題:愛
圖說:恋爱中的白鹭
拿督斯里陳福財-影像敘事
特優獎
潘嘉威(中國報)
標題:馬美軍士交流
圖說:美國海軍陸戰隊是美國武裝力量最重要的作戰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乘坐美國海軍艦隊,快速抵達世界各地正處危險地點,執行戰斗任務。
2011年,在代號“卡拉”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我國第10空降士兵聯組“登陸部隊”展開登陸搶攤行動,在煙火槍聲的演習下,讓人有機會一睹美國陸戰隊的風采。
... 還有美國陸戰隊身經百戰的經驗,在整個演習中,這有助于增進我國空降部隊的作戰知識,同時也促進兩國的軍事交流,更同時能夠強化兩國作戰部隊的聯合反應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登陸搶攤行動是“卡拉”演習落幕之前的高潮行動,這意味著馬美的部隊,在這演習中,實兵推演了如何重新奪下遭敵人占領的領土。
“卡拉”從1995年展開至今,目前已進入第18個年頭。
佳作獎
陳奕龍(南洋商報)
標題: 老手艺酿酱油
圖說:正当酿制酱油这个传统手艺逐渐被机器取代,但成立于1912年,相信是槟城历史最悠久的“天成酱油厂”,仍以生晒的传统方式酿造酱油,即天气炎热时,每个酱缸要用人手打开盖子,让黄豆暴晒发酵熟成。
槟城老字号“天成酱油厂”坐落乔治市世遗区甘光内(Kg Malabar)占地1000余平方尺的地段,生产各类酱油产品,包括酱油、甜酱、豆酱、黑豆油、黑醋、老抽、酸梅酱及辣椒酱等。
该酱油厂由裕生春公司于1912年创立,该公司由林在田连同约20个股东联合组成公司,从事出入口贸易,代理批发各类干粮等,比如茶叶、面粉、冬菇等,而当时全槟只有7间出入口贸易商,简称“七家头”,酱油厂是该公司成立后不久创立,原址座落在中山戏院附近,惟不知何时迁至现址,并生产至今。
在全盛时期,天成酱油厂工人多达20多人,厂内1500多个约3尺高的陶瓷瓮投入生产。当时的产品除了批发全国各地,甚至也出口印尼。
该厂的接班人余锡传(73岁)于1992年从其岳父林斌佐手中接手生意,尽管这家近百年的酱油厂的运作生产改变不大,然而,该厂已走入黄昏时期,已没有任何代理批发,客户也只有餐饮店或小贩业者取货,产量及客户也有限。
据悉,生晒酱油的过程一点也不简单,先将黄豆煮好任其发酵,然后加入面粉一起发酵,一星期后才放在酱缸内,在酱缸晒过发酵两个月后即加入糖、盐水等,然后上盖子静待约十天,才抽取浮在最上层的酱油。
一般,从一个一百五十公斤的酱缸内,可抽取约三个水桶容量的酱油。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酱缸,有效促使发酵过程,即使将手伸入,也会感到其热温;除了抽取上层的酱油,若生产老抽,可能要再晒上两年才成;如此花人力和耐心才生产出来的酱油,特别香甜。
天成号因地主收回地段,而一度可能结业,皇天不负有心人,余锡传终于找到地方搬迁,浓郁酱香将继续弥漫,而天成号也将一分为二,除了搬迁到靠近比南利故居的新地点,他还与侄儿合作,后者在浮罗山背买下一块地段充作酱园。日后,天成号出品的酱油会分别在两处酿造。
入圍獎
楊初猛(光明日報)
標題:鐵路輓歌
圖說:馬來西亞第一座火車站建於1885年,從霹靂州十八丁通往太平,當時主要作為運載貨物的交通工具,接下來的百餘年內,鐵路蓬勃發展,成為大馬半島的主要交通工具.
隨著汽車的普及化,20世紀80年代,南北大道建成,火車逐漸被取代,老車站逐漸被遺忘,許多的風光被發展的洪流衝擊得支離破碎,人們逐漸淡忘了這條曾經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鐵路.
2011年7月1日,大馬政府與新加坡政府簽署協約,將位於新加坡丹戎巴葛的大馬鐵道公司火車站遷移至兀蘭,以及大馬政府為推行電動火車計畫,已逐步將百年老車站翻新或搬遷,許多對大馬老鐵路的記憶也將走入歲月的歷史裡.
特別獎狀
陳凱強(南洋商報)
標題:709净选盟2.0人民集会
圖說:2011年净选盟2.0人民集会是一项由马来西亚社会组织“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主催与策划的群众集会。7月9号当天,参与者从吉隆坡市区的各个方向和平走向默迪卡体育馆,可是收到警方的多番阻拦与镇压。最后约五万名集会参与者唯有在被封堵的街头上与警方周旋,而未能成功将改革选举制度备忘录呈予最高元首。无论如何,净选盟2.0委员会认为此次集会已成功唤醒各种族国民对公平选举的意识。
特別獎狀
覃福榮(中國報)
標題:沒落的行業
圖說:傳統理髮業受到新潮理髮業及印裔理髮院沖擊,加上一旦業者年老退休便后繼無人被迫收業,因此此傳統行業已逐漸沒落,面對被淘汰的窘境。
如今在隆區一帶仍可以找到一些碩果僅存的傳統理髮業,陳興泉(65歲)繼承父業,每天到蘇丹街后巷開業為顧客理髮,數十年風雨不改。他與父親陳寬在過去數十年來默默在后巷經營的“傳統理髮店”,僅有一面殘舊的小帆布,兩張“古董級”的理髮椅,一排木製櫃架,兩面圓形鏡子,並沒有張掛招牌,沒有冷氣,也沒有舒適的環境。多數傳統理髮店的環境很簡陋,許多可能只有幾面正方鏡子、幾張傳統的理髮椅、幾盞風扇,有些理髮店的設計甚至數十年來都沒有改變過。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理髮業已走向沒落,尤其是在吉隆坡這城市地區,傳統理髮店越來越少,近十多年來,業者相繼結業。原因在於大部分經營者都是上了年紀,約五六十歲以上。許多的業者都是一個人作業,顧客不多,最多也只能賺數十令吉,所以無法支付太高的薪金能力聘請助手。而且傳統理髮店的顧客人數不多,平常一天可能理上五六人,星期六、星期日或過年過節時的顧客才相對比較多。此外傳統理髮店的收費相當便宜,收入不多,但隆市的租金太高,也有些業者也因為無法負擔高昂的租金而被迫結束營業。
在七十年代,成人理個髮只需1令吉,小孩理髮頂多是50仙。與現代化理髮院比較起來,傳統理髮店的收費仍是相當便宜。陳興泉說:“若是理髮及剃鬍鬚,只需約10令吉,價格與一般印裔理髮店相差無幾,不像一些現代化理髮院動不動要數十令吉。”
傳統理髮店理髮款式不多,因為顧客是以年長者為主,剪的髮型只有傳統式的平頭及文裝,主要的服務是理髮、剃鬍鬚及挖耳垢,沒有洗頭、染髮及燙髮等。一般年輕人對傳統理髮業不感興趣,所以沒有年輕人願到理髮店當學徒。在從事理髮業數十年來,曾有數位男女到來學習理髮,但都是從事義工服務,他們是要到老人院為老人義務理髮,而不是為了進入此行業。對于其孩子是否有繼承其理髮業時,他說,孩子們都接受高教育,擁有本身事業,也不可能要求其孩子繼承其小小的行業。他補充傳統理髮業也面對沒落的處境,孩子也沒有興趣,他也不可能要求孩子來做這一行業。而他本身卻打算繼續作理髮業,直到年老退休結業為止。
傳統理髮業注重理髮技巧,尤其是在剃刀的使用,是現代化理髮院無法超越的。傳統理髮業者擅長使用剃刀,主要功用是在剃髮根、剃鬍鬚。大部分新潮的理髮師只懂用剪刀、電剃,但卻不擅常使用傳統的剃刀,有者也不敢使用如此鋒利的剃刀。雖說如此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他除了使用傳統的剃刀、剪刀,也使用電動剃刀。
當年該后巷也曾被稱為“理髮巷”,在最風光的時期曾有四五間理髮業者在后巷營業。許多同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后繼無人,子女又不繼承,又請不到人願意在簡陋的理髮店工作,造成在該后巷的理髮業逐漸減少,如今也只剩下他一間仍在后巷營業。他表示:“相信如今不只是在雪隆,可能在全國也很少有傳統的理髮業是在后巷營業。” 除了一些傳統華人節日,陳興泉每週營業7天,天天都有開檔營業,沒有休息日。
由于茨廠街一帶是遊客觀光的主要地區,平常也有許多外國遊客,陳興泉在后巷理髮也常吸引遊客的圍觀。他相信外國遊客也未曾見過有理髮店是設在后巷的,也引起外國遊客的好奇及關注。有時一些導遊在帶遊客來到茨廠街時,會特地帶遊客來看一看后巷理髮店,並向遊客解說。或者是一些攝影發燒友也會到來拍攝照片,成為不少攝影發燒友取景的地點。